回答数
2
浏览数
14218
深眸
审计证据的程序有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一、八种具体审计程序1、检查记录文件。获得的证据的可靠程度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性质和来源、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检查有形资产。主要适用于存货、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可为存在提供可靠的证据,但不一定能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等认定提供可靠的证据。3、观察。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会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因此,有必要获取其他类型的佐证证据。4、询问。询问程序适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对执行这一程序的审计人员的沟通表达能力要求较高。5、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师通过获取直接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通过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重新执行程序主要在控制测试中应用。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二、本质特征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主要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特征。三、主要分类1、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2、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3、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4、按采用的技术模式,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种。法律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 第九条通过符合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一)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在所审计期间是否一贯得到遵循。 第十条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一)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二)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三)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四)是否有未入帐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五)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六)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七)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八)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
枕难容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可能采用的,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程序。一般审计程序表示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具体如下:
1、审计计划阶段,各级审计机关为履行审计职责而对计划期内的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作出统一安排,指导着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审计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覆盖面,保证审计工作高质高效地进行。
2、审计实施阶段,指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财务收支项目实质性审查,进而取得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作出审计评价等。一方面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协调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审计人员自身实施审查与取证的过程。
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扩展资料:
审计程序实施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进行审查。
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审计程序,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开展审计;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并且可以迅速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或向本部门、本单位最高管理者反映,以便采取措施,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程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项目计划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