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导向审计看审计师的

薄了时光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7104

首页> 审计师> 从风险导向审计看审计师的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法拥在臂里

已采纳

简单说,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做两方面的事情:一是“风险评估”,二是“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的目标是: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风险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风险应对”的目标是: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至于如何才能到达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目标,后面会详细涉及到。看来,风险导向审计重在“风险”二字,第一步是如何识别、评估出重大错报风险,第二步是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如何来应对。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探究、概括和总结:1、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的审计方法,又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它已是当今主流审计方法。2、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该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3、审计风险模型改变了吗?风险导向审计之风险模型已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一个要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简称ROSM),然后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进行审计。即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4、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在于:被审计单位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经营业绩下滑会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面对严格的市场监管和社会各方压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就很可能会产生利用财务报表舞弊以掩盖经营不利的动机。基此假设,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经营风险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需要审计师站得高、看得远,从源头上寻找可能产生舞弊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评价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111评论

屌丝真在逆袭时

1.风险评估导向不同: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固有风险为切入点,但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2.风险评估范围不同: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往往会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只通过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固有风险,即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外,更多地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11]。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内涵的扩大,审计人员在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更加全面了。3.风险评估程序不同: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最后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4.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15评论

爱她毁我你混蛋爱她混蛋你毁我

审计方法的比较(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以交易为基础, 从交易的角 度判断是否存在重要错报,其指导思想是一种“自下而上” 的思路, 在审计资源的分配上经常是面面俱到, 难以突出 重点, 从而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审计师所采用的依然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 只是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定量评估的内容,分 析方法仍然是以实质性测试为主。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 固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 风险初步评估—控制测试(可选)—控制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检查风险。 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 评估,而是机械地将其确定为高水平,从而将风险评估的重点放在控制风险上。 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 初步评估为最高值, 则对该控制不需执行控制测试而直接 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 但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最高值时,就需要对该控制执行控制测试, 从而来获取证据以支持低于最高值的风险水平。 控制测试 完成以后, 审计人员需要在认定层次上对被测试控制的控 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 并根据最终估计水平来决定相应的 检查风险水平。(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经营风险为基础,首先“自上而 下”对报表形成预期,而后再“自下而上”,根据预期实施相应 的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通常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1. 战略分析。 了解客户的战略性优势, 主要是对客户 内外环境分析, 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 要了解主要产品 的市场、技术、工艺、主要竞争者、替代产品、价格等。 如客 户创造价值的计划是什么;计划是否恰当;相对于占有同 样资源的竞争对手, 客户的优势在哪里。 2. 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是对客户的资源及其能力的分 析, 通过价值链分析(VCA),将企业的资源及流程融合在一 起,分析客户的竞争优势及劣势, 对客户的主业盈利能力作 预期;综合分析客户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把客户的内外 环境联在一起,并对客户的战略后果作出评估。合理预计的 方法有 4 种: 一是同业分析。 找到行业平均数与竞争者数 据, 这种分析就像评估学中的“市场比较法”,要找到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可参考评估学的介绍, 一定要有可比性, 而且 是同心圆。 二是纵向分析。 前后期财务数据比较,不仅是上 下年度比较, 而且要做 3~5 年比较, 当然要考虑前后期的 可比性,如该公司已进行重大重组, 则上下年度可能都不可 比。 三是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比较。 西方流行的一种绩 效管理方法是平衡计分卡( BSC) , 不但要考证财务成果, 还 要考核顾客满意、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创新等非财务方面相 关的成果。 四是财务数据之间比较和比例分析。 财务数据 本身是关联的, 三大报表本身有很强的勾稽关系, 应分析 财务报表科目之间的联动关系, 以及财务报表年度内的可 比关系。 3. 将财务成果与预期值比较,如果发现异常,就要采取 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以此决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 计方法相比,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 领域更广, 但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做法, 如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按照风险评估基础分配审计资源,实 施审计程序,,对会计报表形成意见;只 不过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将审计学、系统理论和经营战 略结合起来, 更加重视企业面临的风险。

12评论

柠檬很酸却不及我心酸

就是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先了解所审对象的内外部环境,判断其可能发生重大错误、重大舞弊的地方,这些地方如果不能被审计出来,就会对审计结果产生风险,所以审计时就要以这些地方为重点审计的目标,也就据此设计审计流程.

182评论

做一样的决定有一样的心情

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

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扩展资料:

舞弊风险

风险导向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概率。社会公众也期望着,企业应当建立高层管理理念和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以防止舞弊的发生。

然而,大量著名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舞弊的发生并非由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健全,而是由于管理层藐视或逾越致使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舞弊造假时,会利用其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权与操作权,刻意掩盖其舞弊造假的迹象。

此时,从表面上看,其内部控制依然存在并运行良好,但实际上内部控制所要求的相互制约不仅早已不复存在,而且有可能掩盖了舞弊造假的迹象。因此,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无法发现这种刻意隐瞒的管理层舞弊行为。

正是基于管理层舞弊的盛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其审计思维就是要跳出单据、账本、报表的束缚,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根据所得出的量化风险水平指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开展实质性审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险导向审计

170评论

Justloveyou

风险导向审计基本流程:进行初步业务活动,确定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确定审计方向;规划和调配审计资源。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强调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信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1)控制测试;(2)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一般来说,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再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点击以下文章,帮助你了解更多内容

13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