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4441
醉翁山客
代表性科研成果清单: 1.代表性论文 公司年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适应性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ISSN:1007-3116,CN:61-1421C,2012(2):72-79 强化审计腐败防治作用的若干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2(16):94-96 成本会计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财会月刊,2012(3下):91-92 ZHANG Changhai,WU Shunxiang,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Family 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EBM2010, ISBN: 978-1-935068-05-1 盈余管理方向与审计意见的关系研究,财会月刊,ISSN:1004-0994, CN:42-1290F,2010(8下):63-66,2010年8月 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鼓励分配决策: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1):37-42 ZHANG ChangHai,WU ShunXiang,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equity capital——evidence from china’s security market,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MEI2011),430-434, ISBN:978-61284-106-9,EI、ISTP检索,2011.5.13-15,广东广州 ZHANG ChangHai,WU ShunXia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Capital Expenditure Behavior——Evidence from China’s Securit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 ICEE2011), 1273-1277, ISBN:978-1-4244-8692-2,EI、ISTP检索,2011.5.6-9,中国上海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初探,特区经济,2009(6):90-91,ISSN:1004-0714 家族企业资本投资行为实证研究--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视角,财会研究,2009(07)41-43页 种植业农业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9):4281-4283 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的实证研究,美中经济评论,2005(1):1-9 预算编制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7(2):178-179 家族企业社会资本融合度调查研究——基于广东家族企业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2-57 2.主要著作 《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副主编。 《财务管理习题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副主编。 《家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参编。 《会计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参编,2010年12月第一版 《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科学出版社,个人专著,2012年6月第一版 3.主要科研项目清单 1.家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05720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起止时间:2006.01-2008.12,参与,18万元; 2.高管过度自行投资扭曲的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06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起止时间:2011.01-2013.12,参与,24万元; 3. 终极产权、会计稳健性与投资决策,天津大学-海南大学创新合作项目,2011.01-2012.12,5万元,主持人 4.基于社会认同度的海南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jsk200941),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起止时间:2009.01-2010.12,主持,0.3万元; 5.终极产权、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编号:HD09XM101),海南大学2009科研项目,起止时间:2009.07-2011.06,主持,2万元; 6.橡胶农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项目编号:Hjsk2008-08),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起止时间:2008.07-2010.06,参与,0.4万元; 7.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Hjsk200953),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起止时间:2009.01-2010.12,参与; 8. 家族企业治理下的信息透明度与会计稳健性研究(项目编号:09JDXM6300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起止时间:2009.01—2012.12,10万元,参与 9.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编号2008009),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起止时间:2009.01-2010.12,3万元,参与 10. 基于治理环境的家族企业信息透明度与会计稳健性研究(项目编号:GD10CGL0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起止时间:2011.01-2012.12,5万元,参与 11. 国际趋同等效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编号:091050),广东省会计科研项目,2010.01-2010.12,0.5万元,参与 12.终极产权、会计信息与投资效率(项目编号:711140),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01-2014.12,自筹,主持人 13.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研究(编号:Hj2009-82),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起止时间:2009.01-2010.12,参与 4、获奖情况 1.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获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2009.12.26 2.石水平、石本仁、范海峰、张长海、郭葆春、江金锁,国际趋同等效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编号:091050),获广东省2009年度会计科研课题三等奖,2011.01.18 3.“金蝶杯”第二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第二赛程优秀选手奖,2000.10,财政部 4. “金蝶杯”第二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海南赛区优秀选手奖,2000.09.30,海南省财政厅 5、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 1.2008.12.28-2008.12.31,中国会计学刊研讨会,三亚,香港城市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举办 2.2009.11.06-2009.11.08,新兴市场公司财务与治理国际研讨会,上海,上海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 3. 2009.12.18-2009.12.20,第八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北京,《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主办 4. 2010.12.17-2010.12.19,第九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西安,《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主办 5.2011.05.06-2011.06.09,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 ICEE2011)(第二届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讨会),上海,IEEE主办,上海大学承办 6.2011.05.13-2011.05.15,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MEI2011)(商业管理与电子信息国际研讨会),广东广州,IEEE主办,广东商学院承办
软萌君
对的。中国经济的这一变化,与一个叫“新常态”的名词紧密相关。新常态,新特征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多数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说。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8%以上的‘高速挡’直接切换到4%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分析,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时,退出的制造业不会消失,而是转移到西部地区,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优结构。从结构层面看,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王一鸣说。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楼市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销售额下降6.7%,截至7月底,46个限购城市中已有超过半数城市放松限购,对比过去房价“越调越涨”的火热情形,当下楼市确实有点冷。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综合这些特征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王一鸣说。新常态,新因素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谈到新常态的成因,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经济学概念——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这是因为,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从劳动投入看,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专家预测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从资本投入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难以大幅提高。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当一个经济体成长起来后,总量和基数变大,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绝对值要比过去大很多,所以维持“永动机”式的长期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去年我国GDP增速虽然只有7.7%,但GDP增量已相当于1994年全年GDP总量,也超过名列世界第17位的土耳其的GDP总量。说清了潜在增长率,也就明白了新常态因何而生——从速度层面看,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较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较少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劳动力、资源等制造业成本上涨,出口竞争力将减弱,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储蓄率降低,投资能力也将降低,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完善,消费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从而带来需求结构的优化。“当东部土地稀缺、劳动力匮乏后,相关产业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范剑平说。而城镇化提速、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结构。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成为“稀缺品”,而在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中,人力资源更为重要,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劳动工资提高、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时至今日,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非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削弱人们的投资信心,过去积累的楼市泡沫和风险就凸显了出来;在楼市下行预期下房地产企业会暂停购买新的土地,导致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财力紧张,地方债风险就会显现;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银行的相关贷款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建议你从中摘录部分内容作为辨析题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怪异患者
2019年经济师考试计算题速解七技巧总结: 一、关于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二、关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单位个数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5等于1167.三、关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四、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乘以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乘以 资本增长率)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65和0.35.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 (0.65乘以2%)减去(0.35乘以3%)=4.65%约等于4.7%.五、关于货币量记住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当时的货币乘数为4.5,则全社会将形成的最高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4.5=33亿元。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六、关于众数、中位数弄清楚概念。众数就是一组数据组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中位数就是位置在中间的那个。当一组数据为奇数个数时,中位数好分辨。当一组数据为偶数时,则把最中间的两个数字相加后除以2即可。(均需要先从小到大排序)例题:某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40人、42人、42人、42人、44人、44人、45人、36人。则众数为42人,中位数为42加上44后除以2,等于43人。七、关于关于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标准差÷算数平均数)×100%.例题:某学校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学校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计算=(3÷20)×100%,教师的=(3÷38)×100%,比较一下结果,学生的大于老师的。
优质职业资格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