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证试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146

首页> 医学> 中医助理医师证试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隔岸观火痛不痛

已采纳

1、考试内容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1) 中医临床技术操作。(2) 西医内科体格检查。(3) 西医临床技术操作。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2)西医临床问题答。(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2、考试方式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3、考试题量辨证论治:1道试题。基本操作:4道试题。临床答辩:4道试题4、考试分数总计100分。其中:第一站考试:40分。第二站考试:30分。第三站考试:30分。5、考试时间总计90分钟。其中:第一站考试:60分钟。第二站考试:15分钟。第三站考试:15分钟。6、合格标准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4评论

唯爱吾爱

第一站:病案分析【01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风寒感冒,和时行感冒鉴别; 肠痈,湿热证,和宫外孕破裂鉴别。【02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痛,鼻塞,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与时行感冒鉴别;截石位肛门左下方见肿物,色紫暗,内有硬结,触痛明显,肛管紧缩,肛缘水中,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与肛乳头肥大鉴别。【03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风热咳嗽; 脱疽, 寒湿阻络。【04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咳嗽——痰湿 肠痈——热毒。【0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哮病,冷哮,与喘证鉴别;痔,脾虚气陷,与脱肛鉴别。【0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马某,女45岁已婚教师,2017年4月29日初诊。患者三天前因外出受凉,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现症:咳嗽加剧,气粗,痰多黄稠,咳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鼻涕头痛身楚,舌苔薄黄,脉浮数。与喘证相鉴别;陈某,男31岁未婚工人,201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5个月前小腿反复出现红肿疼痛,游走不定,此愈彼起,在某医院诊断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经治疗后好转,3个月前出现左足麻木,发凉,行走后小腿酸胀疼痛,少歇痛减。查体:左足皮色苍白,汗毛稀少,触之发凉,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愈雷诺病相鉴别。【06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哮病,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与直肠癌鉴别;痔 ,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止血, 脏连丸, 与直肠癌鉴别。【07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喘证,风寒壅肺;乳癖,冲任失调。【08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喘证,肾虚不纳;肠痈,瘀滞证。【09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肺痨,阴阳两虚;痔,风热肠燥。【1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肺痨,虚火灼肺,百合固金汤,和肺痿鉴别;乳癖,肝郁痰鸣,逍遥蒌贝散,与乳岩鉴别。【11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心悸,心虚胆怯,镇静安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奔豚气鉴别;精癃,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前列腺癌鉴别。【12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心悸,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湿疮,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13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胸痹,瘀血,鉴别真心痛;湿疮,脾虚湿蕴,鉴别牛皮癣。【14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胸痹,心肾阳虚,参附汤;脱疽,血脉淤阻,桃红四物汤。【1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不寐,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湿疮,脾虚湿蕴,健脾理湿止痒,除湿胃苓汤。【16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不寐, 心肾不交;绝经前后诸证, 肾阴阳两虚。【17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痫病,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带下病,带下过多,阴虚夹湿,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丸。【18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胃痛,寒邪客胃,与真心痛鉴别;不孕症,肝气郁结与暗产鉴别。【19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胃痛,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崩漏,虚热,上下相资汤。【2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呕吐,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与反胃鉴别;带下过多,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加减。【21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呕吐,胃阴不足;痛经,气血虚弱,与异位妊娠鉴别 。【22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腹痛,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23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腹痛 淤血;产后发热外感。【24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泄泻,肝气乘脾;胎漏,血热证。【2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泄泻,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胎漏、胎动不安,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与异位妊娠鉴别。【26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痢疾,疫毒痢,白头翁汤;痛经,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27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痢疾,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与泄泻鉴别 ;崩漏,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28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便秘,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合理中丸苏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7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右胁肋部疼痛,多与进食油腻有关,两天前吃火锅后右胁肋部疼痛又作。现症:右胁肋灼热疼痛,痛引右侧肩背,恶心呕吐,胸闷纳呆,口苦口黏,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钱某,女,35岁,已婚,职员。2016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紊乱,末次月经:2016年4月1日,持续5天,至今未潮,曾做B超显示子宫内膜过厚。近来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拒按,舌边紫暗,脉沉弦。与胎死不下相鉴别。【29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便秘,阴虚秘;症瘕,气滞证。【3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苏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7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3年反复右肋疼痛, 痛引右侧肩背,恶心呕吐,胸闷呐呆,口苦口黏,请于胃脘痛相鉴别。【3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右胁肋灼热疼痛,右侧肩背,恶心呕吐,胸闷纳呆,口苦口黏,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与胃脘痛鉴别;月经紊乱,子宫内膜过厚,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肋胀满,少腹胀痛,舌边紫暗,脉沉弦。与胎死不下鉴别。【31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胁痛,肝络失养 ,一贯煎。【32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朱某,女,48岁,已婚,职员。2016年2月23日初诊,患者昨天外出未注意保暖,回家后即出现头痛。现症:头痛连及项背,有拘急收紧感,有恶风畏寒,通风头痛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医学|教育网;李某,男,1岁半。2016年12月6日初诊。患儿为人工喂养。近2个月来腹泻时轻时重,大便清稀,每日3-4次,完谷不……便后脱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泽。【33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黄疸,阳黄,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与萎黄鉴别 ;水痘,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加减,与脓胞疮鉴别。【34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黄疸,阴黄,寒湿阻竭,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痄腮,毒窜睾腹,清泻肝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3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头痛,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肺炎喘嗽,心阳虚衰。【36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头痛,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与眩晕鉴别 ;痄腮,邪犯少阳,柴胡葛根汤,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37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小儿发热,头痛。【38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小儿泄泻脾虚泄、眩晕肾精不足。【39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中风,中经络,真方白丸子加减,痉证鉴别;痄腮,热毒壅盛,普济消毒饮加减,发颐鉴别。【4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中风,风阳上扰,平潜肝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水痘,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41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中风恢复期,气虚络淤,与口癖鉴别;小儿泄泻,湿热泄,与细菌性痢疾。【42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水肿,风水相博,小儿泄泻,风寒泄症假,便秘,阴虚秘。【43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水肿,阴水,瘀水互结,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跟鼓胀鉴别;小二肺炎喘嗽,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跟咳嗽变异哮喘鉴别。【44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韩某,女 35岁 已婚 干部。2016年8月1月初诊。3日前游泳后,小编短涩,灼热刺痛,未经治疗,加重 现症小便不畅 尿道刺痛,热 黄 少腹胀痛,口干口苦 ……请与癃闭想鉴别; 王某 女 4岁半 16年8月18日初诊。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不思进食,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请与疰厦相鉴别。【45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淋证,膏淋,膏淋汤;厌食症,脾失健运。【46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阳痿,命门火衰;肠痈,湿热证与早泄复方大柴胡汤。 和宫外孕破裂鉴别。【47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郁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干散;痔,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48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郁证,甘麦大枣汤;脱疽,阳和汤郁证,心神失养,水痘,清胃解毒汤。【49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血证,便血,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肠痈,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50号题】 6月17日 第一站:血证,紫斑,阴虚火旺;痔。查看完整试题请访问-13911

76评论

抹不凈眼角最後一滴淚

2017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备考题及答案   备考题一:   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  A古罗马 D埃及  B古希腊 E印度  c 中国  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  A《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B《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  《干金要方》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C)  A《难经》 D·《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E《中藏经》  c《黄帝内经》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  A《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B《伤寒论》 E《难经》  《小儿药证直诀》  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  A《伤寒论》 D《难经》  B《金匮要略》 E《脾胃论》  C《诸病源候论》  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  A张景岳 D陈无择  B华佗 E张仲景  钱乙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C)  A《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木草经》  B《黄市内经》 E《中藏经》  c《诸病源侯论》  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A王清任 D陈无择  B张仲景 E巢元方  张介宾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D)  A巢元方 D钱乙  B陈无择 E叶天士  C张仲景  下列著名医家户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E)  A朱丹溪 D叶天士  B张从正 E刘完素  C王清任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A朱丹溪 D吴鞠通  B刘完素 E薛生白  C叶天士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B)  A李中梓 D叶天士  B李东垣 E 刘完素  C陈无择  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D)  A王清任 D张从正  B吴又可 E朱丹溪  李皋  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C)  A朱丹溪 D张仲景  B李东垣  E李时珍  C张景岳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E)  A吴鞠通 D吴又可  B薛生白 E叶天士  王孟英  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B)  A朱丹溪 D叶天士  B 吴鞠通 E 李皋  吴又可  (较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  A阴阳学说 D唯物观  B 五行学说 E唯物辩证观  C 精气学说  (较易)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D)  A血液 D精气  B 津液 E水谷精微  胆汁  (较易)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E)  A四时气候 D情志因素  B 昼夜晨昏 E 以上都是  C地区方域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D)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E脏腑脏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中等)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A)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A)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备考题二: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

109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