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6305
握不住的沙不扬也会漏
1、在复习开始之前,要做好准备,以列计划的形式来“强制”每天的任务量。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课程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2、平时认真学习是复习的基础,着重巩固已学的知识,明确考试范围,加强记亿,并解决一些尚不很理解的难点,疑点。平时对很多内容不理解,单纯依靠复习,是不可能取得统考合格成绩的。3、应按考试大纲全面复习,重点突出,加强记亿,学员不能要求老师猜题、押题。4、所谓重点是指必须熟练掌握大纲的内容,包括各章的基本概念;带有连惯几章的知识内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也包括新增加的内容,实践中各种常见性错误等。5、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固然很枯燥,在学习的时候找些其他的事情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不要一边学习一边干其他的事情,这样会大大降低复习效率,打击备考的积极性。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复习效果好多了。6、复习要灵活处理学习任务。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课程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毕竟,一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会产生疲劳感,而多安排几门功课,就会进行交叉学习,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醒报考2019年考试的考生朋友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才能够让你的备考更加高效有序。
I懵懵懂懂的花季I泛滥不堪的年华
为什么说合理的计划由为重要,因为大部分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试不仅要准备考试,还要做好本职工作。心理和身体上都在接受着考验。复习时间明显不够用,只有认清自己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才能及时的做好调整,合理分配时间,做到最好的调整。第一步:研究前两年的考试重点章节内容和各章节分数比例。13年的执业医考试中,前六大章节分别为消化系统85分,儿科54分,妇科52分,心血管42分,精神神经41分,呼吸系统39分。这六大系统几乎占了50%多的分数。因此复习中须花大量时间学习,时间周期自然也要拉长,完全吃透这几大部分。专业课中其泌尿系统(33分)也应重视,运动系统、内分泌、预防等每科分数基本在20-30分之间,第一遍复习时需看看重点章节。基础科目中,生理、病理、生化基本在10分-20分之间。另外,去年的预防(29分)和心理学(19分)都卫生法规(19分),所占比例比前几年提高。其它科目所占分数较少,我们就不一一统计了,如果你想了解,就去网上搜搜今年的医师复习全程规划,夏桂新老师讲的,对往年的分数线、各科目所占分数、通过率、今年的大纲变化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讲解,还有图表分析,非常容易听懂。第二步:制定复习时间周期表其实,真正的备考工作从去年考完试后就要开始了,医考复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月,而是最少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0月至1月,1月至5月,5月至6月,7月至9月。我的学习周期进度表假设从今年10月开始吧,这时候,因为刚考完试,老师们会对去年的试题做个总结讲述,可以先听听。10月到明年1月这段时间,新大纲往往还没有出来,新的书籍也没有出版,这时可以先挑最为重点的三个章节预习,也就是消化和妇儿,因为这三章分数较高,肯定要看两遍甚至三遍才能完全掌握,必须年前先预习一遍,年后才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别的章节,还好,从13年开始,这三章大纲基本没太大变化,考生们可以放心预习,用去年的书籍就可以,不怕浪费无用功。如时间充裕,看得过程中可以稍微做做配套的练习题,但以看书为主,工作较忙的话就不用做题了。过了春节,新大纲发布后,就要开始全面复习了。从2月到5月底这段时间,整本书从第一章开始全面学习,从基础到专业,每章节都要看一遍,夏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考点和知识点则要重点学习,学完每节后,将章节配套习题做一遍,总结自己错误的习题,回头在书中查找答案,讲自己错题的知识点重新学习,完全吃透,保障没有遗漏的考点。当然,像基础的生化等部分,因为知识点比较深,学习过程不必过于深究,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沉淀,很难完全明白。神经精神系统往往也被认为是比较难的部分,但它的分数线比较高,我们又不得不去仔细学习,我在学这章的时候也是比较吃力的,还好,第一遍看完后,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在听了夏桂新老师讲完课后就基本都明白了。
你一句话就逼我撤退
“理解”构建学科的知识框架执医考试涉及学科较多,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出题方向都是根据学科特点来的。所以进行各学科知识框架总结以及具体内容的总结就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可以是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发散法、表格归纳法等。具体逻辑思路可以是按照系统、生理病理机制、理法方药等。2,记忆”+“做题”查缺补漏:薄弱知识点重点强化,节约时间,巩固吸收:夯实基础保证基本题不丢分强化记忆:“串”——梳理高频考点“抠”——抠出重难点和易错点“刷”——历年真题在做题的同时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归纳,可按题型、知识点、学科类型等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分类。对题目的反思是很重要的复习环节,避免无意义的题海战术。
最后还是要分开
您好!根据医学教育网备考经验整理:笔试考前复习指导: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时间。制订计划,按学习计划依次进行,切忌有懒惰心理,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2)多动笔、勤复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手脑结合,对于那些重点、难点要多动笔,加深印象。①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最快时刻为第1天,以后速度减慢。所以要对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②强化记忆:在复习一段时间后,要再次强化记忆,总结这段时间复习内容,将复习内容痕迹得到强化,使记忆经久不衰。3)练习题:很多考生坚持只做题,不看书,多做题才能通过,这是错误的想法,特别提醒:切忌有这样的想法。医师要求内容繁多,很多知识点如果没有复习,直接做题正确率会很低,考生就会出现挫败感,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为复习的道路增加了难度。刚开始复习时,适当做题即可,绝不是做题越多越好,此时是通过做题来发现问题,不足之处及时更正。每天保证一定的题量,可以与看书交替进行,提高效率。但目前是复习的最后时刻,当知识点系统化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题海战术,但是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自己的考场思维,做完后及时整理和分析题目,充分透彻理解题目,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孤不留行
执业医师考试只要达到指定分数线就过关,但是考试中涉及的知识全面,考点多,很多考生甚至考了好几次都没通过,对于多次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保持稳定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多次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有个通病就是,认为自己年年考试,年年复习,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了,对待复习极不认真。多次考试没有通过说明知识掌握的不够细,重新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要调整好心态,把自己归为零的状态,沉下心来尽量掌握每个细小的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也可以报考阿虎医考的辅导班,让专业老师带领着学习,一方面学习效率会提高,另一方面能更准确的把握当年考试重点。有一部分学员太过于重视自己的卷面成绩,以测验获得高分为喜、得低分为忧,这样情绪化的态度,对考生的心理稳定十分的不利,有些学员本来的情绪也常常会随着外面的舆论而产生波动,分数不理想时不找主观原因,而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怨天尤人,这样的情绪,又怎能全力以赴地备战2019执业医师考试呢?建议大家不骄不躁,努力弄懂每一道错题,把错题当做宝贵的经验,毕竟备考时做错比考试中做错要好得多。还有一些考生总想着自己已经考过好几年了,万一今年还没过怎么办,想得多做得少,内心焦虑又怎么能好好复习呢?想通过考试就要先稳定情绪,想想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对你的重要性,把学习当成动力,而不是压力,多次考试带给你的是比别人多的考试经验,用积极的态度考虑问题。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